•  

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共创辉煌!

政府信息公开网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党群机构
  • 教学院部
  • 校务公开
  • 学术活动
  • 阳光服务
  • 校园风光
  • 全面教育
  美育如何教,又该怎样考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党群机构
  • 教学院部
  • 校务公开
  • 学术活动
  • 阳光服务
  • 校园风光
  • 全面教育
协会动态

最新新闻

  • 美育如何教,又该怎样考...
  • “神仙打架” 2020清华特奖答辩投票前十名出炉...
  • 转发收藏!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300种图书...
  • 北京中小学迎体育“双考”体测成绩与学业水平...
  • 教材循环利用须过好“三关”...
  • 择校直通车:北京致知学校向你发来邀请函...
  • 中国戏曲学院2020年度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
  • 家长群想说爱你不容易 家校群存在必要何在...
  • 金宝贝:跟随孩子的发育步伐 在“玩中学”里陪...
  • 10人保研清北:川大寝室VS成电工作室 都是学霸制...
  • 疫情下,中文课堂“停课不停学”...
  • 2020新浪教育盛典候选机构:中黄国际教育...
  • 一片梧桐一片秋,“信”娃相伴来“童”行 ——...
  • 2020新浪教育盛典候选人物:郭亮烁...
  • 北京五个区被纳入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
  • 高薇:支持孩子个性成长 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
首页 > 党群机构

美育如何教,又该怎样考

发布日期:2020-11-20 06:36:19
原标题:美育如何教,又该怎样考

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寨下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前往花田上美术课。新华社发

在湖南泸溪县第五中学,老师在给学生上钢琴课。新华社发

河北承德市双桥区东园林小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舞蹈。新华社发

【智库答问】

编者按

“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有如上表述。

美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今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国已有多地实行美育中考改革,美育进中考的试点范围逐渐扩大。未来,美育如何教,又该怎样考?乡村美育能否走出一条特色道路?美好政策与现实落地之间,应该避免哪些误区?光明智库汇聚各方声音,与您共同探讨,以期疏解疑惑、拥抱美育。

本期嘉宾

西南大学美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赵伶俐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肖向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艺术与国防教育研究室主任 许洪帅

美育如何考?

“让学生按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美”

光明智库:近期,教育部相关部门表示,全国已有8个省份开展艺术进中考试点工作,未来美育进中考的试点范围也将逐渐扩大。据您所知,试点效果如何?从网络调查看,有人担忧美育进中考会增加学习负担、带来不利影响,您怎么看?

许洪帅:从试点看,尽管在考试内容、评价策略、技术支持和计分选择上还有改进和完善的空间,但总体反馈和落实效果良好。《意见》表明,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国家预期,是评价美育成效的基本要求。如果能明确“艺术基础素养+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对学生艺术学习、学校美育改进、多元主体相互配合予以持续关心、切实支持,自然能达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效果。

赵伶俐:美育为什么要考试?面向人人的美育学业考试,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否有所发展。这显然不仅指艺术素质,还包括在自然、社会、生活、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审美能力、人文素质。学生对美的追求、理解和体验水平会受到自身条件限制,学校开展美育也受到办学质量、教师水平、历史积淀、地方资源等限制。所以,仅将美育考试限定为固定科目,就很容易让其变成“谈美色变”的苦恼事。美育学业考试应当是为促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而进行的考试。

考什么?我认为考试科目不应有所局限。除了国家规定的艺术学科如音乐、美术、书法(必修)外,很多学校已经设置舞蹈、戏剧、相声、地方艺术、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等校本美育课程(选修)。让学生在必修和选修的大范围中自选两个美育科目进行考试即可。

如何考?考试方法不可单一。学生可以选择笔试,在掌握一定审美知识基础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审美理解、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也可以选择艺术表演;还可以参加自然审美、社会审美、科学审美活动,展现自己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按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美,这合乎“各美其美”的原则,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美育考试的积极性。

谁来考?建议由任课教师或同年级美育课程教师组担任出题者和主考者。还可在全校美育节或艺术节活动时,由任课教师、学科教师、家长等组成观摩评分团,为学生进行等级评价。课程考试和活动等级评价,共同构成美育的学业考试成绩。

肖向荣: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心灵教育,更是培养丰富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教育。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从美育中获得了什么?是否激发出家长和孩子的“获得感”“幸福感”?如果不是,就违背了美育初衷。考试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考试过程和背后的“初心”。设定评价标准时,应多一些关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考评指标。毕竟,“美育进中考”是为中国青少年做艺术启蒙,帮助其成长为有审美、有素质、有自信的新时代中国人。

乡村充满天然美感

农村学校应因地制宜实施美育

光明智库:网络调查显示,网友普遍认为乡村美育与城市美育存在一定差距。纳入中考后,乡村考生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乡村美育该如何进行,是否必须与城市美育“面目相同”?

肖向荣:首先要明确,城乡学生的审美水平没有绝对差异。在万物互联的今天,审美差距多是人为、心理层面的。根据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中国网民审美力调查研究》结果看,城市中审美力弱的人比比皆是,乡村中也存在诸多审美力强的人。因此,在新的美育起跑线上,老师们应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开启真、善、美的世界,让青少年得到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及世界文化的滋养,而不是拘泥于专业艺术教育的标准,一味追求精细化、技能化。

赵伶俐:目前,已经有不少农村学校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设泥塑、根雕、石艺、草编等课程,非常富有创意和美感。如果能明确美育考试目标,放宽美育考试科目,认同多样的考试方法,那就是对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实施美育的支持和认可,也能有效缓解农村艺术教师不足的矛盾。

许洪帅:在美育教学优质资源配置方面,乡村与城市的确存在一定差距。事实上,近年来农村学校在美育教学上的改进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步。要看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力度正不断加大,《意见》中也明确了时间表和任务书,我们应当相信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教育战线的改革决心。当然,还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立足导向抓重点、因地制宜补短板、集中力量强弱项、强化优势厚基础,最大程度推动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美育目标。

将考试压力转化为展现个性美的动力

光明智库:要实现2022年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的目标,学校该怎么教,学生要怎样学,课程体系又该如何规范?

赵伶俐:只要坚持以“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为目的,开设美育规定课程和丰富的美育特色课程(选修),灵活设定考试方式,就能将考试压力转化为展现个性美的动力,激发出学生、教师、家长协力参考的热情和创造力。

高校美育,理应比中小学更丰富,更有高度和深度,并与专业教育和专业课程紧密关联。例如,开设科学美育、桥梁美学、医学美学、观光农业、计算机界面艺术等课程。学生至少必选2个学分才能毕业,同时鼓励多选,获得更多学分。

许洪帅:要实现2022年开齐开足美育课的目标,政府应充分发挥科研、智库和社会的参与作用,大胆改革,激发活力;学校要在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美育课程,逐步增加课时,建立常态化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学生要积极参与艺术学习,寻找兴趣所在,主动投身于学校、家庭、社会的美育实践活动中;社会各界应秉持仁爱之心,为促进美育提质增效创造条件。

肖向荣:一是要提高认识,为满足国家、社会文化需求培养优质人才,夯实国民人文素养的“塔基”;二是深入传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唤醒人们的审美基因;三是拓宽视野,借助互联网等手段有效汲取世界文化精华,顺应时代潮流,立足本土、对话世界、传扬中华文化之美。

本报记者 李晓、张国圣、晋浩天、严圣禾、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张运、林小楚、夏霞

相关链接
 
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国养老金     辽宁省建设工程造价     四川政府采购     沈阳市卫生局     南京教育网     恩施市崔家坝镇人民政府     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小学     奉化市城北中学     内乡教研网     德州市石芦街小学     荆州中考招生网     天域幼儿园     松滋实验初中     德州幼儿师范学校     上海市陆行中学北校     大丰市飞达路初级中学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     尤溪实验小学     石家庄职工大学     井冈山革命传统学院     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幼儿园     汕头市长厦小学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网站     广东北江中学信息网     福州屏东中学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滁州卫生学校     江西省教研网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大埔虎山中学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logo_home